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誡子書原文及翻譯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誡子書原文及翻譯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
諸葛亮誡子書逐字逐句翻譯

1、原文:夫君子之行,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。

誡子書原文及翻譯注釋(誡子書原文譯文)

譯文:德才兼備人的品行,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,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。

2、原文:非淡泊無以明誌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

譯文: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誌向,不排除外來幹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。

3、原文:夫學須靜也,才須學也。非學無以廣才,非誌無以成學。

譯文:學習必須靜心專一,而才幹來自學習。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,沒有誌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。

4、原文:淫慢則不能勵精,險躁則不能治性。

譯文: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,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。

5、原文:年與時馳,意與日去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,悲守窮廬,將複何及!

譯文:年華隨著光陰流逝,意誌隨著歲月消磨,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,成了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的人,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裏,悲傷歎息,還有什麽用呢?

《誡子書》作者諸葛亮(181年-234年10月8日),字孔明,號臥龍,徐州琅琊陽都(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)人,三國時期蜀國丞相,傑出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、外交家、文學家、書法家、發明家。

諸葛亮《誡子書》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(元234年),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8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。目的是勸勉兒子勤學立誌,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,最忌怠惰險躁。他可能還不能完全理解。但《誡子書》寄托了父親對幼子的殷殷希望,教導他在自己的一生中能恪守平靜、節儉的品德,不斷修身立誌。

《誡子書》給我們的啟發:

1、修身養性貴在“靜”、“儉”。隻有寧靜才能夠修養身心,靜思反省。生活務必要節儉,並以此培養自己的德行。

2、隻有淡泊、寧靜,才能做到誌存高遠。無論工作還是生活,隻有靜下心來才能更好的謀劃未來、計劃將來。

3、要勤於學習,善於思考。學習既要有寧靜的學習環境更要有專注、平和的學習心境!

4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質既要勵精又要治性。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質就要做到戒除“淫慢和險躁”,要有與時俱進的時代觀念,也要克服急躁冒進、急於求成的毛病,做到和諧適度、平衡發展。

5、做事要有時間觀念。時光飛逝,意誌力又會隨著時間消磨,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要珍惜時間,管理好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。

參考資料來源:

百度百科-諸葛亮

諸葛亮《誡子書》翻譯。

1、原文:夫君子之行,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。

譯文:德才兼備人的品行,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,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。

2、原文:非淡泊無以明誌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

譯文: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誌向,不排除外來幹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。

3、原文:夫學須靜也,才須學也。非學無以廣才,非誌無以成學。

譯文:學習必須靜心專一,而才幹來自學習。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,沒有誌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。

4、原文:淫慢則不能勵精,險躁則不能治性。

譯文: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,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。

5、原文:年與時馳,意與日去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,悲守窮廬,將複何及!

譯文:年華隨著光陰流逝,意誌隨著歲月消磨,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,成了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的人,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裏,悲傷歎息,還有什麽用呢?

《誡子書》作者諸葛亮(181年-234年10月8日),字孔明,號臥龍,徐州琅琊陽都(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)人,三國時期蜀國丞相,傑出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、外交家、文學家、書法家、發明家。

諸葛亮《誡子書》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(元234年),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8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。目的是勸勉兒子勤學立誌,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,最忌怠惰險躁。他可能還不能完全理解。但《誡子書》寄托了父親對幼子的殷殷希望,教導他在自己的一生中能恪守平靜、節儉的品德,不斷修身立誌。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